網 球 拍

Wilson Hammer - OS

此乃我第一枝在大學時代的球拍, 沒有特別感覺, 皆因根本唔識打波.

Head Titanium Ti S5

朋友介紹, 超輕的 Titanium 拍, 屬 power range, 不需要太高的技術, 便可順利將球打回對方. 開頭一年都尚可接受, 但當力量加強後, 便發覺控制困難, 因為太大力抽擊, 會使球飛到老遠, 未能發揮如意. 而且, 此拍屬輕身球拍, 沒有太多的手感.

用後感覺是 : 初學尚可, 力量大的便會有點"不能盡力"的感覺.

Head Titanium Ti L1

當技術開始有所改進, 就發覺 S5 太輕及不能全力抽擊, 萌生換拍的念頭, 當時阿加斯用的是L4, 售價$1400, 沒辦法! 明星效應! 而試過朋友的 L3 又覺得很吃力, 無他! 因為自己的力量仍有限, 過重的拍會很快便消耗太多體力. 唯有轉向較輕的 L1.

用後感覺是 : 即使現在使用感覺仍不錯, 球拍重量輕, 正手尚可, 但 double backhand 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.

Prince NXG Graphite - midplus

此球拍乃03年西班牙球手-費雷羅 Juan Carlos Ferrero 採用的 model, 當然, 我買的跟他落場的不一樣, 我用的是 MIDPLUS.

用後感覺是 : 重!

買的原因是之前的 HEAD L1 覺得稍為輕一點, 打起來有點用不到力, 但是, 這枝拍又重了一點, 開始用時, 打不到一小時便會手軟, 練波倒是可以. 大約一個月後, 才能適應它的重量, 和感覺 " 好抽 ". 可惜, 之後發覺手肘出現 " 網球手 " 的問題, 雖然它特有 "AIR HANDLE" 的設計, 仍是覺得手肘受力很大, 結果, 要完全放棄這枝球拍. 可惜! 可惜!

review on web

HEAD FlexPoint - OS

此球拍乃05年美國球手-阿加斯 Andre Agassi 採用的新型號, 由原來的 L4 增加兩個叫 flex point 的小孔在球拍兩邊. 用後感覺是 : 正!

比 Prince 的 Graphite 輕很多, 比 HEAD 的 L1 重一點, control 也算不錯, 這枝拍跟阿加斯一樣是 over size, 因我是採用 double back hand 的關係, 想一試世界級水平的球拍, 於是買了 OS 而不是 MP. 手感不錯, 不過對於它標榜的新技術 flexpoint, 就感覺不是太明顯, 可能有都唔定 ( 怪不得抽得勁咁多啦!! ).

review on web

Wilson Prostaff Tour 90

此球拍乃04年世界 No.1 瑞士球手-費達拿 Roger Federer 採用的型號 ( 原以為!! ), 其實非也! 他實際上用的是 Prostaff Tour 85 mold的, 市面沒有行貨, 但在網球店中就有一枝, 不過店主用作收藏品以作比較, 唔係的話o的客一定話他用的明明是 Prostaff 90.

現在他已轉用 Wilson nCode nSix-One Tour 90 Racquets, 不過店主話都係舊 model 好打一些, 沒有 nCode 咁震, 又感謝他非常好人的借我試打, 最後在"華生"只需七百元就有交易.

用後感覺是 : 需要更大的control才可發揮正常.

比 HEAD 的 flexpoint 重一些, 但手感不錯, 沒有手肘的問題, 不過因為拍的設計, 只可拉 58磅, 以往的拍一般拉上60-62磅, 否則很快跌磅, 因此, 首次使用的感覺是要大一點的stroke, 相反在網前的short波應較易控制.

review on web

Wilson nSix-One Tour 90

此球拍乃 05 和 06年世界 No.1 瑞士球手-費達拿 Roger Federer 採用的型號, 此球拍使用了所謂的"nano" 納米技術, 其實, 納米只是長度的單位, 意思是球拍物料的結構製造過程降至納米單位, 會令球拍有2倍的堅硬度, 2倍的穩定性, 百份 之二十二的力量增長. 原本都沒有打算購買, 因為我已買了三塊的prostaff, 但華生的老板特價九佰二十元就能擁有球王的球拍, 之前都有聽說這 塊拍的問題, 最後都是買了一塊試下.

用後感覺是 : 這拍比 prostaff 的難打一些, 因為它的 hit point 比較細, 所以經常打唔正的感覺, 唯有提升自己 的技術, 其實正因為它的 hit point 細, 打中的話力量也會加大; 它也比較重, 打一陣便會有累的感覺, 真的要加倍努力, 發揮此拍的 100% 威力.

review on web